两会代表谈医改 | 郑功成:构建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制度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郑功成 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我国需要一个能够真正长久地解除人民生活后顾之忧并不断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的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而评估制度优劣的三大核心指标是能否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是否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能否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从国家负责、单位(或集体)包办、板块结构、封闭运行的传统保障体系到政府主导、责任分担、社会化、多层次化的新型体系的整体转型,从少数人专利变成了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与制度保障,但现行制度确实存在着不足,现在特别需要客观评估现状,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以医保为例,我国医保制度覆盖率已稳定在95%以上,初步实现了全民医保的基本目标,13亿多人口的疾病医疗负担在持续减轻,这是以往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
然而,医保制度的质量并不令人乐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七方面:
一是医保个人账户的结构性缺陷仍未矫正。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设置完全违背了医保应遵循的大数法则与互助共济原则,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效应。
二是医保制度仍处于群体分割与低层次统筹状态。人民群众被分为职工与居民两大群体,大多数地区仍处于县级统筹层次,既损公平也增加了制度运行成本。
三是主体各方责任分担失衡。用人单位与政府承担的筹资责任不断扩大,平均占比在3/4以上,个人责任已相对下降到不足1/4。
四是医保基金结余过高且基金余缺两极分化。全国医保基金结余高达2万多亿元,足可以支付全国13亿多人口20个月的医保费用,意味着筹资总规模大大超过了医保实际需要;一些地区医保基金大量闲置贬值,一些地区却陷入收不抵支困境。
五是政策僵化现象不易改变。如退休人员不缴费是20世纪90年代针对养老金偏低且历史贡献巨大的老一代退休人员的政策,却延续到现在的退休人员且无止境,带来的是退休职工与老年居民的不平等,并必定日益影响到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
六是多层次医保体系并未形成。商业性医疗或健康保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市场、社会资源得不到调动,也无法满足高收入群体更好水平的健康保障需要。
七是医保与医疗、医药缺乏有效配合,有时还存在着效果对冲。
可见,我国医保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新成立的国家医保局任重道远。
有鉴于此,新时代须以构建高质量医保制度为核心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努力方向至少包括以下八个:
一是尽快取消医保个人账户,真正落实医保互助共济原则;
二是整合职工与居民医保,早日以一个医保制度覆盖全民,真正让制度走向公平;
三是逐渐强化个人责任,逐渐走向筹资责任分担均衡化;
四是以现收现付为目标,并将统筹层次提高到省一级,以降低费率负担、提高运行效率;
五是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或者花钱买机制等举措,终结退休人员不缴费政策;
六是精准引导商业健康保险与公益型医保发展,促使多层次医保体系早日建成;
七是以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为杠杆,促使“三医”良性互动;
八是高度重视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并强化监管,为医保制度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建成高质量医保制度已成为我国医保改革与制度建设的核心使命。需尽快全面优化现行制度安排,改变政策僵化局面,有序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法制建设等。
热点推荐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